翠云廊七曲山段
6月27日,《全國縣域旅游研究報告2025》發布,梓潼縣連續3年成功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排名由2023年首次入榜的93位,上升至2025年第83位。
近年來,梓潼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錨定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深入挖掘梓潼“四個千年、一種精神”文化底蘊,即千年古縣、千年古柏、千年文脈、千年美食和“兩彈一星”精神,著力塑造“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文旅IP,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兩彈城兩館
聚焦服務體驗促融合
近年來,梓潼圍繞“來得了、留得住、玩得好”,著力構建舒適便捷的文旅設施體系,景區承載力、競爭力、吸引力大幅提升。
以項目建設推動景區強基煥新。投資12億余元謀劃實施兩彈城博物館、航天科技館、七曲小筑等一批文旅項目,景區面貌煥然一新,實現游客滿意和景區效益雙贏。2024年全縣各類景區接待游客57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17億元,分別增長48.2%、48.1%。
狀元第
以資源優勢推動消費多元供給。建成狀元第、崇文湖和漢江韻等特色文商旅綜合體,成功打造濱河路、文昌公園等一批消費新場景,七曲山文旅綜合體入選“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開展“文旅+賽事”“文旅+商務”系列活動30余場,帶動消費超5億元。
以標準引領推動文旅服務提質。探索“公司+”模式統籌景區文旅資源保護管理運用,建成投用智慧旅游平臺、智慧安防系統,做到文物更安全、景區更干凈、游客更舒心,連續多年游客滿意度達98%以上。
崇文湖
聚焦全域發展抓融合
以“文旅+”“+文旅”模式,推動城建、產業、生態多領域融合發展,讓梓潼更加美麗、更具魅力。
推動景城一體,讓城市留住記憶。堅持把文旅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深入挖掘“文昌文化”和“兩彈一星”精神內涵,打造崇文廣場、文昌公園、含薰門、龍門堰等新地標,構建起“推窗即見景,呼吸皆文化”的城市空間,獲評全國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推動農旅互融,讓田園承載鄉愁。堅持農、文、旅有機融合,創建潼江河谷、鴨鶴巖兩個AAA級旅游景區,打造“文昌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成集生態休閑、美食品鑒、非遺傳承等為一體的田園觀光帶,描繪出“九曲潼江萬世糧倉”的和美鄉村畫卷。
文昌公園
推動山水相宜,讓全域增添秀美。建成全省首個林長制主題公園,恢復古蜀道6.8公里,打造“古柏王”小微公園,讓翠云廊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積極推進水系連通水美鄉村建設,用水美聯動路美、渠美、田美、村美,潼江河谷被認定為四川省河湖公園。
潼江河谷
聚焦文旅品牌助融合
以“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品牌建設為統領,堅持內強品質、外塑形象,積極探尋品牌賦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流量密碼”。
堅持深挖資源育品牌。充分挖掘闡釋文昌文化、蜀道文化和紅色文化,開發文創產品110余種,“邱小姐”作為綿陽文旅“明星產品”成功出圈,“爭氣彈596”榮獲四川省紅色旅游文創產品大賽金獎。“蜀道金牛”、中國兩彈城2條文物主題游徑入選全國優秀文物主題游徑。
堅持精品創作塑品牌。依托紅色文化宣講人才工作室等鄉土文藝人才,編創歌曲《青山鑄劍》、話劇《國魂》和《英雄·豐碑》等原創文藝作品,先后在清華大學等高校演出300余場次。《驚世偉業護國核盾》基本陳列展入選2024年度全國文博行業100大熱門展覽。
堅持多維傳播強品牌。堅持以活動為窗口宣傳梓潼文旅,高規格、高質量舉辦、承接全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等系列重大節會活動,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大屏+中屏+小屏”的融合宣傳矩陣,相關網絡曝光量超10億次。(記者 劉曉東/文 梓潼融媒/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