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四川新聞聯播》播出的《萬千氣象看四川 以“綠動能”譜寫平武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篇章》,關注了綿陽市平武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詳細報道如下:
今天(5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平武專場,圍繞“守好‘熊貓家園’生態本底,以‘綠動能’譜寫平武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篇章”等主題,介紹相關情況。
作為全國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最大的縣,綿陽市平武縣以生態保護引領綠色發展,全縣野生大熊貓數量達335只,當地創新建立“熊貓警長”“熊貓檢察長”工作機制,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
平武縣委副書記、縣長 趙琳:牽頭成立全國首個大熊貓生態產業的聯盟,打造了包括文旅、康養還有研學等一些新的場景、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去年,我們13個自然教育的基地,直接經濟收入已經達到了2000萬元,文旅綜合的收入已近30億元。
平武以“森林四庫”理念賦能生態經濟,謀劃推動10個億的國儲林項目建設,果梅、茶葉等農產品生產基地超95萬畝,60余萬畝中藥材實現標準化種植,林業綜合產值達43億元。建成“天府森林糧庫”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8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4個,實現生態資源多元化增值。
平武縣副縣長 熊幫照:按照“內培外引”思路,積極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精深加工的鏈主企業,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我們堅持“園區+景區”發展模式,建成平通梅林、響韻桃源、禪茶清谷等一批A級景區。
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平武深挖白馬文化“活化石”價值,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徑。當地通過非遺進校園、民俗活態傳承等舉措,打造出多個文化IP和特色旅游線路。
平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佘蘭:常態化的開展“文化三推”等活動,綜合利用傳播手段,拍攝影視作品10余件,出版書籍60余冊,開發白馬系列文創產品50余類,進一步擴大白馬文化的影響力。
(涪江觀察記者 劉曾太 任露瀟 何茂松/文 圖片和視頻來源于四川電視臺)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