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子云亭 > 正文
在生命行走中抵達精神之境——周聞道散文集《只為卿云》品讀
发稿时间: 2025-05-25 08:07    来源: 綿陽日報

  □孔明玉

  初見《只為卿云》這個標題,以為周聞道先生要向讀者傾訴深藏內心的情感故事。然而翻開這部散文集,作者鮮明的創作意圖躍然紙上:作為在場主義散文名家,他試圖通過獨特的精神行走方式,深入思考人類世界,展開審美探尋,從而深刻理解自然、認知社會、把握人的存在本質,最終實現“介入社會”與“在場書寫”的創作追求。這不僅揭示了作品的書寫對象、題材內容與思想主旨,更彰顯了作者完整統一的創作觀、藝術觀與美學觀。

  行走,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拓展視野、豐富思想、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周聞道深諳此道,他一次次整裝出發,足跡遍布內蒙古、新疆等邊陲,徜徉于華北平原腹地,沉醉于滇黔藏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勝景,最終又回歸巴山蜀水的懷抱。這些持續不斷的行走與回歸,激發了他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為讀者奉獻出《山海為關》《有麗為羌》《梵凈天書》等一系列散文佳作。

  在《山海為關》中,作者運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先描繪中學時代對山海關的憧憬與仰望。在作者的想象里,山海關作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不僅是地理上的連接點,更跨越了深邃的歷史與多元的文化。然而,當作者實地探訪時,眼前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老龍頭、海石城、靖鹵臺等建筑,雖彰顯了古人守衛邊陲的意圖,卻在歷史的驗證下暴露出局限性,山海關的防御價值在歷史洪流中逐漸消解。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引發了作者深刻的反思:固步自封的防御,實則成為了歷史前行的阻礙。

  《有麗為羌》則展現了作者執著的探索精神。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為少數民族考察組準備資料時,對麗江之名的由來產生興趣。通過查閱史料,他發現麗江得名于古羌人遷徙的歷史——原居北方的古羌人為避戰亂,歷經千年遷至麗水之濱,成為納西族先民。然而,他對元代以金沙江別稱“麗水”命名此地的說法存疑。多年后,作者再次探尋,以玉龍雪山的陽剛之美與金沙江的陰柔之韻為參照,結合納西文的象形與假借特點,最終證實“麗江”之“江”,原意實為“羌”。這一考證過程,不僅解開了地名之謎,更勾勒出民族遷徙與文化融合的生動圖景。

  《梵凈天書》集中體現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與審美表達。在他筆下,梵凈山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山岳,而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天書”:從自然生命角度,它是擁有千余種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從文化角度,它流淌著梵音,蘊含著正直、和雅等佛家清凈之美;從歷史角度,它承載著厚重的往事與深邃的哲學。作者將梵凈山比作蒼穹大書的精妙比喻,既新穎獨特,又展現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理解,令人耳目一新。

  這部文集中,大部分作品以當代四川的社會歷史與現實為觀照對象,生動展現了巴山蜀水在改革開放后的滄桑巨變。《走進古村》以丹棱順龍鄉的古村為切入點,通過雨、路、房的描寫,呈現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大樂起兮倉山蒼》聚焦中江倉山鎮的倉山大樂,既追溯其歷史淵源,又頌揚其時代活力;《華涌欣老人的歌唱》借人物經歷,串聯起德陽二重從三線建設到改革開放的奮斗歷程;《瀘州“有數”》則以“1573”為線索,鉤沉瀘州老窖的輝煌歷史,贊美城市的酒神精神。作者對四川的偏愛,源于這里既是他的故土,更是滋養其思想與靈魂的精神家園。

  從藝術層面審視,文學地理學的理論觀照與豐富的想象力,構成了這部散文集最鮮明的特色。在文學地理學視角下,作者將川、黔、滇、藏視為自然景觀、民族文化與歷史底蘊交融的有機整體,從多維度切入描寫,賦予作品濃郁的地域色彩。同時,他憑借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大膽重構自然、社會、歷史與人的存在,結合多樣的藝術手法,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宏的藝術畫卷。

  《只為卿云》不僅是一部記錄作家精神行走的散文集,更是一幅展現思想深度與審美高度的壯麗圖景。它帶領讀者穿越山河歲月,在文字的跋涉中,共同抵達精神的遠方。

  (作者系綿陽師范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