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學東
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資源、技術、品牌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當前我國消費領域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消費政策扎實推進,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為央企助力提振消費創造了有利條件,央企可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打通從收入分配到消費支出的全鏈條通路,培育壯大內需增量市場,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增強激勵力度,拓展財富增值空間。加大央企技能人才激勵,構建凸顯“技能價值+創新貢獻”導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體系。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強化產業聯農帶農,助力盤活資產資源。扶助中小企業發展,強化訂單保障,助力中小企業穩業拓市。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回報,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講好傳統產業“第二增長曲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增長點”等央企故事,引導市場估值邏輯轉變。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適度提高現金分紅比例及頻次。
放大新賽道就業效應,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培育先進制造就業空間,配合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重點領域基礎研究等需要,增加科技研發部門見習崗位。圍繞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領域緊缺崗位,鼓勵相關企業聯合高等院校、職業學院,開展“訂單式”定向培養、培訓。探索高質量“以工代賑”,支持相關企業在交通、水利、農業、生態保護、災后重建等領域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優先吸納當地低收入群體就近務工。
多維突破場景創新,縱深推進業態融合。創新住房消費供給模式,定向挖潛公積金群體住房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建立中央企業保障房項目庫。延伸汽車后市場服務鏈條,鼓勵汽車企業聯合金融機構推出“以租代購”方案,拓展汽車改裝服務,布局建設房車驛站綜合體。蓄勢賦能低空經濟,擴充中央企業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加快低空裝備制造、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運營服務、數據安全等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加快應用場景孵化。構建空天消費增長極,打造“航天+”新產業。推動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等航天技術商業轉化,推廣智慧農業、碳監測、災害預警等場景應用。
加力筑基縣域經濟,科技賦能消費升級。深化央企定點幫扶,結合當地實際和企業優勢,規劃富民產業推進路徑,推動消費幫扶從單一采購轉向品牌共建、訂單農業等長效合作機制。布局銀發消費市場,發展居家老齡產業。擴大銀發康養消費,整合中央企業存量土地、地產開發、醫藥醫療等資源,孵化“康養+”銀發消費融合業態。創新“文旅+”跨界消費,發揮中央企業跨界優勢,探索文旅與農業、工業、科技、教育等創新融合。
深化央企協同聯動,健全政策保障機制。釋放央企聚合效應,鼓勵央企資源互聯互通,支持構建央企“名品方陣”。健全權益保障制度,帶頭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優化員工福利制度。完善資本協同機制,加大消費新業態投資,拓寬消費項目融資渠道,研究成立消費促進專項基金。
(原載2025年5月18日《經濟日報》)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