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環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資金就往哪里流、項目就往哪里建。
“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實施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新征程上,必須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常態化開展助企紓困活動,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謀劃抓好惠企實事,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吳睿杰
精準施策:增強政策支持實效
要完善政策協調機制,確保涉民營經濟政策與國家宏觀戰略同頻共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開放科研基礎設施共享平臺,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生態。要針對不同行業需求,分類制定差異化扶持措施: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高層次人才提供購房補貼和子女入學便利;對傳統制造企業,發放技改補貼,激勵民營企業不斷提升改造水平,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要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清理違規市場準入門檻,規范涉企執法檢查,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要健全政策落實跟蹤問效機制,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主體。動態發布惠企政策,健全政策兌現服務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加強跟蹤問效和考核評估,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申快享”,通過政策落實專項督查和“企業滿意度測評”等方式,切實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
法治護航:構建權益保障體系
要強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機制。針對本地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精準對接國家頂層設計,動態清理限制市場準入、干擾經營的隱性壁壘。要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建立“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清單,杜絕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嚴懲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行為。要深化知識產權保護,構建快速確權、嚴懲侵權的一體化機制,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例如,綿陽整合行政、司法及社會資源,設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實現專利授權周期縮短至30天,侵權案件查處效率提升50%。要引導企業完善現代治理結構,將法治理念、合規管理融入運營全流程。
創新服務:提升政務供給效能
要健全民營企業全方位服務體系。以“用戶思維”優化發展環境,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建立“政策找企業”機制,深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改革,構建政策制定、發布、審批、兌付、效用評估閉環工作機制,以政府的服務“效率”換取企業的發展“效益”。要健全政務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推進“數據最多采一次”和“無證明城市”建設。優化“綿企通”政企服務平臺功能,深化個人、企業、項目全生命周期“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進一步豐富辦事方式、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材料、壓縮辦事成本,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要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搭建政府與民營企業溝通交流的平臺,及時了解民營企業的訴求,常態化開展重點企業紓困行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健全企業增信制度和融資擔保服務體系,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銀政企融資對接活動,完善“政府+銀行”普惠貸款風險補償、小微企業融資協調等“兩張清單”工作機制,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有效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