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
民營企業發展,路在何方?今年新春,從DeepSeek-R1闖入全球AI十強,到宇樹人形機器人亮相春晚“扭秧歌”,再到電影《哪吒2》屢破紀錄,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匯的新時代,民營企業正以開拓者的姿態,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前沿領域踏浪前行。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10%。今年全國兩會上,從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到宣布推動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一系列動作釋放出的信號愈發鮮明而響亮: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科技創新是綿陽的底色,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逐漸“挑起大梁”。近日,在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5)上,綿陽民企四川天鏈與中興通訊聯合推出的海外版“Tina”人形機器人,憑借高度智能化和交互能力,成為展會焦點,收獲大量意向訂單。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應邀出席的民營企業或突破“卡脖子”技術,或領跑新賽道,相同的是都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資源配置能力高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充分展現了在培育新質生產力、重構產業生態、激發經濟活力中的關鍵作用。
民營經濟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敏銳的感知者、積極的參與者。當越來越多綿陽民營企業走上“C位”,不僅要看到其展現出的活力與創造力,也要正視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堵點卡點,如龍頭企業不多、產業層次不高、市場拓展不足等問題。面對新質生產力的競逐、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何以可為?何以有為?
市場青睞的從來都是創新者。從建立全市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到完善“政府+銀行”普惠貸款風險補償,從支持民營企業與在綿院校開展“訂單式”“定崗式”人才培育,到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可以預料,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的“政策溫度”與“改革力度”,正在打通新質生產力躍遷的“任督二脈”,也將助力更多民營企業聚焦產業“主陣地”深耕細作,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實干家,是能看到希望、預見未來,真正動起來。當敢拼敢闖的民營企業與國家發展戰略雙向奔赴,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跟隨者”轉型為“引領者”,創新基因必將綻放更絢麗的光芒。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