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蔣君芳 成都觀察 鄒嘉語
9月6日,訂單飽和的成都遠望雷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向成都市武侯區微波射頻產業推進專班尋求幫助。9月9日,專班成員蔣根杰帶著遠望雷芯公司總經理謝承華一行,跑了3家有代工能力的企業。
9月5日,在一場現場調研中,成都天翔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希望產品能找到更多應用場景和應用企業。9月10日,在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新經濟委一間會議室里,7家環保、化工、裝備制造企業聚在了一起。
8月底,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落地企業和天創公司向轄區“招引落建”專班反映“工業上樓”的困惑。不到10天,困惑得解,9月10日,項目正式開工。
這些,是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具體表現。企業的所想所急所盼,轉化為黨委政府行動、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省委要求,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服務國家和全省大局貢獻更多成都力量。
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沖刺全年經濟目標,成都全市上下正積極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以“用戶”思維,跟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解決現實困難,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9月10日,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牽頭主辦的第7期“蓉易見?民企會客廳”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成都市發改委供圖
探索經濟量質齊升之路
“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這12個字的最終落腳點在“促發展”上。這一落腳點,是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西部省會城市的應有擔當和使命。
超過2萬億元的成都,總量排在國內城市第7位。但經濟發展如同登山,越往高處越難攀登。
壓力之下,如何沖刺?成都認準“企業”這個關鍵點。成都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就是要突出拼經濟搞建設這個主線,抓住服務企業解難紓困這個根本,傳遞辦實事穩預期這個態度決心,“把重點定在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和訴求上,通過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全面優化成都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信心,與企業一道,努力實現全市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成都環球中心 圖片由成都環球中心提供
分層次分類別帶著任務“進”
推進“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面對面交流碰撞最直接、最高效。這是“進萬企”被擺在首位的重要原因。
成都采取龍頭企業“全部進”、重點企業“重點進”、其他企業“按需進”的工作思路,分層次、分類別開展走訪服務。其中,市領導主要對全市128家龍頭企業開展全覆蓋走訪;市級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主要對工業、商貿、金融、建筑等26個行業領域、1000余家重點企業開展走訪;各區(市)縣相關負責同志聚焦“四上”企業、升規培育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按需走訪服務,確保常態化服務。
對于“進”,成都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任務線:到2024年底,工業領域46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和1。6萬余家規下工業企業服務全覆蓋,其他領域實現1。4萬余家“四上”企業和其他企業服務全覆蓋。
“‘進’的方式,可以是走出去,走到企業身邊去;也可以是請進來,把企業聚集在一起。”成都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連日來,各市級部門、各區(市)縣紛紛通過座談會、對接會、溝通會等不同形式,與企業負責人高頻見面。
“進”,不是走馬觀花的“進”,是帶著任務“進”。
“要聽到企業真實的聲音,真正幫助企業解決一批問題,才能真正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成都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透露,針對“進萬企”中發現的問題訴求,將采取個性問題現場辦理、難點問題提級辦理、跨部門問題轉辦協辦督辦的方式開展,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我們還將對收集上來的共性問題細化分類,研究制定專項政策,由點及面推動共性問題系統解決。”
9月6日,一場政府牽頭的大模型新技術新成果發布活動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舉行。 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持續解決難點堵點問題
在“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的推動下,大量難點堵點問題得到解決。
響應更顯速度。不久前,雙流經開區內的川開電氣有限公司,因產能擴大,廠區內原本的空地變成堆放區,空地上的高壓線成為安全隱患。接到企業訴求后,雙流經開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當天就趕到公司,對電線桿位置進行實地踏勘。目前,雙流供電公司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預算編制,雙流經開區管委會完成圖紙審查和預算編制復核,計劃9月20日前報區政府審批同意后,立刻組織遷改。
活動更顯溫度。9月6日,成都市科技局牽頭舉辦了一場大模型新技術新成果發布活動。發布的主體是成都一家AI企業——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200余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受邀參加。
“我們調研時發現,行業內的‘信息差’很明顯。舉個例子,兩家企業是上下樓‘鄰居’,A企業的成果正是B企業需要的,但它們互相不了解對方。”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說,活動的舉辦,為的是搭建起一個行業“朋友圈”,解決行業“信息差”。“這樣的活動,解決了我們的產品落地難題。”考拉悠然公司董事長申恒濤說。
政策更顯力度。為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提升,近日成都市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企業“上規、上榜、上云、上市”提質發展的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成都市的上規獎勵只針對工業企業,此次擴大到服務業企業、批零住餐企業、建筑業企業,力度超出很多同類型城市。
科技項目申報也有新變化。日前,成都市啟動首批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常年申報”工作,共涉及6個業務類別。這6個業務類別在申報模式上由原來的一年一次申報優化為全年申報、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擔憂錯過申報期和對獲批時間、兌現時間無精確預期等難點堵點問題。
這些舉措,都透露出成都的決心: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問題,千方百計解決企業煩惱,優化城市營商環境,共同促進城市發展。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