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陽新聞
涪城區:踔厲奮發 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
发稿时间:2024-08-09 08:45   来源: 綿陽日報

四川綿陽工業園北區的5G科技園 (圖片由涪城融媒提供)


  8月8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涪城區專場,涪城區有關負責同志圍繞“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奮力譜寫涪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介紹了相關情況。

  “今天的涪城,正在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的道路上奮力前行。”發布會上,涪城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秦亞輝具體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對外開放以及民生福祉四個方面作介紹,展現其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取得的新突破。

  亮底色 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一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走進涪城區,科技資源富集、科創產業蓬勃成勢是其最鮮明的標簽。

  近年來,按照“一環、兩區、多點”的布局,涪城區創新建設全長30公里、輻射70平方公里的“涪城科創大走廊”。同時擁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及技術中心32個,內聯中物院、氣動中心等大院大所,外引航天科技五院、六院合作共建聯合創新平臺,打造創新創業集聚高地。

  科技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和反映地區創新活力的“晴雨表”,為此,涪城區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梯次培育格局,推動創新活力在此涌動迸發、科技成果在此落地轉化,截至目前,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000家。

  據秦亞輝介紹,作為中國(綿陽)科技城核心區,一直以來,涪城區堅定扛好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光榮使命,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科技創新為核心、產業升級為方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建設,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高質量發展邁出嶄新步伐。

  提成色 產業發展向“新”而行

  一邊是高質量發展底色愈加鮮亮,另一邊是產業發展的“成色”并駕齊驅。涪城區將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在全市經濟版圖中挑起大梁。

  產業煥新、轉型升級的圖景在涪城不斷上演: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3年翻番、2023年突破400億元,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成效顯著,新型顯示、汽車電子、5G光通信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比超78%;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都市農業”轉型……

  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涪城區創新打造“三度服務”營商品牌,組建“涪城薈”招商聯盟,3年引進項目670個、簽約金額超1500億元;先后與重慶蔡家智慧新城、廈門湖里區等地區締結為友好城區;從涪城區發車的中歐班列成渝號(綿陽)已啟運120列,實現了“首發啟航”到“滿載而歸”。

  “我們秉持‘開放,世界就在眼前;不開放,眼前就是世界’理念,努力以大改革、大開放推動大發展。”秦亞輝說,現在,“涪聚三江·城納四海”已成為金名片,涪城區的“朋友圈”越來越開闊,市場連通全球。

  顯本色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作為主城區,涪城區也將托起市民群眾“穩穩的幸福”作為最大使命。據統計,連續3年,財政民生支出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均保持在71%以上。

  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實施棚改舊改190萬平方米,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53個,正實施和啟動實施416個。

  穩崗擴崗持續深化。人力資源產業園進駐各類企業203家,搭建零工市場供需對接平臺,促成6萬余人次“家門口就業”。

  就醫就學有力保障。投入13。02億元實施教育基礎設施項目19個、新增學位1。2萬個,有效化解“大班額”和“入學難”問題;實施區中醫院、區婦女兒童醫院等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床位1596個,努力干在民生關鍵處,改到群眾心坎上。

  一項項“實打實”的措施和行動,形成了經濟發展“滿盤活”的局面。涪城區在“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運行監測”這一衡量縣域經濟發展質效的權威評價體系中,連續5個季度穩居全省183個縣(市、區)第一位;在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創新百強區、幸福百強區等重量級“國字號”榜單排位上,均位居西部地區同類城市首位。

  積蓄繼續前行的力量,更大的藍圖正徐徐展開。“新征程上,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這一目標,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努力譜寫涪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秦亞輝說。

  1 園區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作為省級園區,請問四川綿陽工業園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如何有效發揮主戰場、主引擎作用?

  春色滿“園”!為發展培育新引擎

  園區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一年多來,四川綿陽工業園實現高點開局、高位推動、高開高走,“一園四區”梯次成勢。

  作為綿陽最年輕的省級園區,為何能名列前茅?“產業為本,項目為王。”發布會上,涪城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四川綿陽工業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黃維道出了發展“秘訣”。

  秘訣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和“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按照“一鏈條一圖譜、一鏈條一政策”,加快構建“3+1”現代工業體系。

  秘訣二:圍著項目招引轉,大力開展“項目招引攻堅年”活動,持續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盯著項目進度干,嚴格落實盯流程、盯工地、盯服務“三盯”機制;扭住項目需求辦,用好“一站式”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精細服務。

  發展勢頭迅猛,成果更是顯著——

  創明新能源、傳化物流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惠科光電、永貴連接器等項目擴能升級,欣盛顯示驅動等8個項目加快建設,示潤顯示建成“黑燈工廠”,天回火箭發動機項目載體建設基本竣工……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建成365萬平方米載體,科創企業累計突破800家。累計招引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6個、簽約金額346億元。黃維表示,接下來,將全力推動科創企業延鏈匯聚,先進制造業擴鏈強圈,加快建設千億級現代化園區,努力為全市發展大局貢獻更多園區力量。

  2 縣域強,離不開鎮域的支撐。我們了解到,青義鎮連續兩年入選賽迪發布“全國鎮域經濟五百強榜單”,近期也上榜“2024中國西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請為我們介紹一下青義鎮推進鎮域經濟發展有關情況。

  風華“鎮”茂! 為發展引來新增量

  打開地圖,青義鎮范圍內最明顯的地標有兩處,一個是在此蜿蜒而過的涪江干流,一個是坐落于此的西南科技大學。河水清且漣漪。圍繞“兩個地標”發力,青義鎮在賽迪發布全國鎮域經濟五百強榜單,連續兩年全省第一。

  富集的科技創新資源,是核心競爭力——

  這里有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幼兒師范學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8所高等院校;全長30公里、輻射范圍約70平方公里的涪城“科創大走廊”。

  對此,青義鎮深挖高校富礦,發揮人才效能,按照服務、融合、共贏的工作理念,用好西南科大2000余項有效專利,共建“高企培育與技術轉移中心”,開展成果轉化、技術服務、高企申報服務等工作。2023年,高企培育中心正式運營,目前已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預計未來兩年轄區有效高企數量將突破百家。

  改革的縱深推進,是前進動力所在——

  作為全市鄉鎮抓產業促推高質量發展激勵試點40個試點鎮之一,依托市上賦予的財政金融、平臺搭建等方面支持,創新實施科創聚變、主體壯大、商圈構造、項目突破、黨建領航“五項工程”,搭建政企合作“抱團發展+營商服務+專家咨詢”平臺,其中科創企業占比過半。

  同時,作為四川綿陽工業園北區,青義鎮堅持“鎮園一體”融合發展,做到項目招引上與園區同步、項目落地上傾情服務、項目建設上助跑提速,今年以來,已引進160余個科創項目和醫療人工智能聯合創新中心等5個重點項目。

  鎮域是“上聯城市、下接農村”的關鍵節點,面向未來,涪城區政府副區長、青義鎮黨委書記沈亮表示,將向全國百強、高企百家、總量百億“三百目標”努力奔跑,力爭鎮域經濟強鎮持續晉位升級,奮力為全市全區發展貢獻更多“鎮能量”。

  3 人才是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涪城是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區,請問涪城在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先行先試的經驗可以向大家分享?

  廣開“才”路! 為發展注入新活力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核心要素。在發布會上,涪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勝利亮出一組數據,“三年來,涪城區帶崗進校、上門引才107場,引進各類人才8539人、總量居縣市區第一。”

  數據的背后是涪城當好真“伯樂”,引來“萬馬”奔——

  出臺“涪城人才10條”“人才保險”,在全市率先“一人一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扶持。

  舉薦人才不拘一格,打破條條框框,認定“有成績、沒帽子”關鍵技術人才33名。以永貴科技李運明為例,他帶領非高學歷人才團隊,成功研發“復興號”標準化動車組連接器系列產品,實現國產替代。

  關愛人才真誠竭力,2021年人才資金僅300萬元,到2024年人才資金池已達到1億元,增長33。3倍,累計兌現產業人才政策資金1。8億元,人才投入創建區之最。

  人才擁有廣闊舞臺。涪城與西南科技大學等8個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地合作關系,新建省級及以上人才創新平臺33個,帶動規上企業年研發投入突破10億元。四川綿陽工業園初創人才團隊突破800個,并獲批省高端人才產業園。

  人才享有崇高禮遇。涪城通過實施涪才安居工程,全區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804套,鏈接大院大所的“鴻儒·鄉里”創新中心已建成運營,引入5個院士團隊,初步形成“引進一名院士、帶來一個團隊、集聚一批領軍人才”的鏈式聚才效應。

  曾勝利說:“涪城還推出‘涪才無憂卡’,專項解決人才子女入學等‘關鍵小事’,在全市開通首列‘人才公交’,全方位解決人才園區、城區通勤難題。”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的道路上,涪城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需要人才、呼喚人才。曾勝利表示,未來將精心籌備第二屆“人才周”,聯合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共享人才優惠政策,舉辦涪江流域高層次人才獵聘會,拓展引才“朋友圈”;更加注重人才培養,以產學研融合、校地企融通,涵養育才“生態圈”。

  4 剛剛主發布人提到涪城區創新打造“三度服務”營商品牌,請為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這項工作進展情況。

  “營”刃而解! 為發展厚植新優勢

  投資50億元的天回航天火箭發動機項目,從首次對接到簽約僅用時52天;招引的聚賢自動化網絡濾波器智能制造等6個項目,均是當年簽約、當年投產……在涪城,已基本實現“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而“涪城速度”背后絕非偶然。

  “涪城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塑造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三度服務’(提供企業從投資、到落地、運行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正是我們謀劃推出的‘關鍵一招’。”發布會上,秦亞輝道出了營商環境是關鍵所在。

  招商引資有“熱度”。用爭取項目的熱心、溝通聯絡的熱情、對接需求的熱誠,讓企業敢來、想來、放心來涪城投資。建立“一名區級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名項目專員”聯系服務機制,為企業投資量身定制項目推進方案,嚴格時限辦理回應企業個性化需求,極大降低時間成本。

  堅持項目落地有“力度”。用要素保障的“給力”、項目審批的“賦力”、推進機制的“得力”,讓項目建設開足馬力。全力做好規劃編制、土地供應等要素保障,建成產業載體366萬平方米,為項目提前“筑好巢”。實施“一單預審、多證聯辦”和聯動推進機制,項目建設投產速度不斷刷新。

  服務企業有“溫度”。用惠企政策的“恒溫”、常態服務的“升溫”、環境營造的“常溫”,做隨時“在線”的“企業好管家”。系統制定“支持企業發展26條”“關心關愛企業家10條”等惠企政策30余個,建立全覆蓋走訪常態化機制,成立民營企業護航中心,形成全覆蓋聯系服務工作閉環。

  其中,在一次“早餐匯”上,惠科提出了人才招引難的問題,立即協調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與惠科聯合打造“惠科班”,定向培養企業所需人才,目前,“惠科班”首批45名學生已正式上崗。

  5 我們關注到,涪城區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要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全力以赴發展人工智能和商業航天兩大產業,積極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請介紹這方面情況。

  “未”來可期! 為發展增添新動能

  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空天產業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在黃維看來,涪城傾力打造“科技之園·創新之城”,將人工智能和商業航天作為面向未來的兩大主攻方向,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

  信心從何而來?近年來,四川綿陽工業園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前瞻引入硅基智能、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主導企業14家、上下游企業76家,初步實現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產業鏈全覆蓋。

  數據是力證。僅去年,園區人工智能主導企業產業規模超4億元。黃維表示,這也為園區發展增添了底氣。今年6月,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工智能產業園在園區順利揭牌,天府人工智能研究院、科技城超算中心以及國家科技創新匯智平臺同步落戶。

  種一顆“星”,長出一條空天產業鏈。2023年6月7日,西部首顆SAR遙感衛星“涪城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志著涪城空天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年來,“涪城一號”先后助力四川茂縣滑坡防治、河北涿州防汛救災、巴基斯坦雪崩災情分析,被央視《焦點訪談》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專題報道。

  黃維說:“目前,園區已擁有以天儀為‘鏈主’的空天產業企業32家,匯聚天回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星際榮耀、羅普特等上下游重點企業,構建起商業衛星研發制造、發射組網、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2023年,園區空天產業規上產值4。5億元。”

  去年中秋、國慶假期,涪城區舉辦國防科技展、“科技之眼、涪江回響”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累計帶動消費超6。2億元。黃維透露,今年國慶期間,還將再次舉行系列精彩活動,繼續彰顯科技城的“科技范兒”。

  (本版撰稿:記者 尹秦 宋德平)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