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部署改革,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四川如何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找準主攻方向和著力重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本臺今天起推出《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系列報道,關注全省各地的學與思、謀與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在外貿領域明確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正在打造我國向西開放戰略高地的四川,如何落實全會精神?記者走訪了海關、自貿試驗區和成都中歐班列,來聽聽大家的思考和打算。
在成都國際鐵路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古瑪爾,正在清點摩爾多瓦客戶購買的中國商品,這些商品即將通過成都中歐班列“快遞”過去。
摩爾多瓦CTLC公司中華地區負責人 古瑪爾:這個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客戶上個月買的,他們主要的業務是在摩爾多瓦做面包的,做配送的,所以需要新能源的貨車。
大大小小的跨國物流,每天都在上演。古瑪爾說,他所在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為摩爾多瓦的500多個客戶,提供運輸和清關服務。而之所以選擇在成都開公司,正是看中中歐班列的時效優勢,現在,他們的貨物規模已發展到每周至少一個集裝箱的體量。
摩爾多瓦CTLC公司中華地區負責人 古瑪爾:鐵路比海運有很大的優勢,就是海運要發到60天到70天,鐵路我們可以做30天的時間,可以到客戶那邊,鐵路稍微貴一點點,但是速度優勢很大,可能快一倍,然后客戶肯定會愿意走鐵路的。
已連接境外112個城市的成都中歐班列,為四川搭建起了國際貿易大通道,也為四川打造我國的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奠定了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在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方面,專門提到了“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如何落實全會精神,又如何抓住機遇讓班列加速跑起來,運營方已經有了謀劃。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 王麗彬:我們聯系了境外112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接下來在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建設方面,將進一步擴大四向通道網絡,依托境外節點、海外倉及運控中心建設,讓成都國際鐵路班列同步提升境內外服務能力。
今年上半年,成都海關監管中歐班列貨值253.2億元,同比增長11.7%。在成都,中歐班列為外貿高水平發展增穩增效,而在瀘州,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則成為了外貿企業應對全球貿易挑戰的新通道。
四川聚港跨境電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招引入駐的第一家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企業?,F在,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本地品牌海外倉出海”模式,為”瀘州造”商品出海提供新路徑。他們提前將商品出口至海外倉,前置備貨使得產品可以更快送達國外消費者。
四川聚港跨境電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李志平:正常從中國運出去要7至15天,我們海外倉發基本上1至3天就收到了,所以客戶的體驗度會好很多,那這樣子我們的訂單也會好很多。到目前為止,通過我們海外倉去的產品就我們瀘州造的已經出口額突破了2億人民幣。
不止“跨境電商本地品牌海外倉出海”模式,一直以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牢記“為國家試制度”的使命,已形成近5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9項經驗獲得國務院和國家部委推廣表揚。認真學習全會精神,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的工作人員在《決定》中,看到了“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這句話。這,正是他們下一步改革創新的方向。
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綜保區工作局副局長 蔣興雨: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的功能優勢,提升企業進出口通關便利化水平,在企業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加強指導和監督,幫助企業加快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自貿區工作局局長 彭濤:持續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盡快探索形成一套特色鮮明的內陸水港型開放制度體系。
放眼全省,今年上半年,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4906.6億元,規模列全國第八,同比增長8.9%,增速高出全國2.8個百分點。如何把外貿“蛋糕”做得更大,又如何塑造四川開放新優勢?成都海關法規和綜合業務處處長謝娟在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劃出了重點:“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
成都海關法規和綜合業務處處長 謝娟:成都海關將堅持改革賦能,深入實施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探索更多具有內陸開放特點的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實口岸“邊境”環節和“邊境后”環節的便利化措施,提升進出口全鏈條貨物通關效能和物流效率,全力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