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一年再次來到四川,對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重要指示。一年來,四川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今天起,本臺推出系列報道“向總書記報告”,報告這一年來巴蜀大地上發生的新變化。總書記對四川充滿感情,也看得很重,他指出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一年來,四川兒女銘記囑托,堅定前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有了新風景。
4小時,縮短到2小時;3小時,縮短到1小時。速度,在過去一年,為四川發展賦予了具象的含義——巴中、阿壩分別在今年和去年進入動車時代,兩地到成都的距離被大大縮短。
四川恩博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建國:(高鐵開通以后)包括人才招引,還有對客戶交流和客戶的訂單都方便很多。
這是區域之進,也是時代之進,而這樣的速度不僅讓發展有感,也是戰略落地的擲地有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此后,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四次全會、五次全會,分別專題研究“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等問題,并作出《決定》。將省委發展戰略一一落實落細,構成推進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四梁八柱,迅速在全省各市州激發起拼經濟、搞建設的競相爭先。
記者 劉穎:眼前的這輛車,就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氫能源智軌電車。今年8月,它就將在宜賓投入使用。
本月初,這輛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在宜賓下線。同一時間,我國首臺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G15在德陽總裝下線。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今年以來,新產品、新動能在四川不斷涌現。今年上半年,四川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六大優勢產業中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產業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11%,其中動力電池產業增長42.1%。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農村,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交織疊加,城鄉二元結構明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四川的必答題。對此,省委明確提出“抓好兩端、暢通中間”工作思路,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達州市達川區,一群城里的市民當上了“農民”,利用物聯網和5G技術,實現了水稻種植遠程管理。村里還把稻田拍到網上,賣給城里。
達州市達川區米城鄉米城社區黨總支書記 王京強:以前我們老百姓都是自己種自己賣,一畝收益在1000多塊錢,通過今年我們的稻田認購,同比去年增幅了40%,這些都是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收益。
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鄉村振興聚攏人氣財氣。2023年,全省GDP超1000億元的縣域達11個,超500億元的縣域達33個,半數以上縣域GDP超過200億元,全省縣域經濟結構加快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演進。一批脫貧縣、后進縣,開始向著經濟強縣的目標沖刺。
瀘州市古藺縣委副書記、縣長 趙源華:古藺縣推動城鄉產業發展協同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文化發展融合化,實現了從脫貧摘帽縣到西部百強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的蛻變。
從產業到縣域,從科技到交通,從城市到山區,過去一年,在巴蜀大地這樣的蛻變每一刻都在發生。2023年,四川經濟總量超過6萬億元,升至全國第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達8.19萬億元,以全國2%的國土面積,貢獻了6.5%的經濟體量。
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教授 潘傳輝: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在前進道路上,要更加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集聚起磅礴力量。
感恩奮進,馳而不息。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乘勢而上,四川兒女牢記總書記賦予打造“兩高地兩基地一屏障”和“一極一源”的使命任務,在著力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目標上奮力前行,力爭早日建成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