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萬家燈火共筑平安之城
——平安綿陽建設扎實推進
平安守護,構建立體式巡邏防控網;打擊震懾違法犯罪,提升群眾防范意識;化解矛盾糾紛“一站式”服務……
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發展之基。
近年來,為營造更加安全的政治社會環境,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我市不斷織密防控網絡,筑牢基層基礎,有效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綿陽。截至今年6月,綿陽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全省排名上升10位,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刁剛 記者 鄭金容
立體防控守護平安
在深化平安建設過程中,我市以更高水平安全為“主旋律”,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守護,讓平安更可觸、可感。
以人民群眾對安全需求為出發點,將巡邏防控從安排部署的“派單制”,變成群眾需要的“訂單制”,這就是綿陽市首創推行的多元聯動巡防新模式,全面提升見警率、處警率、管事率。
在這種模式下,構建立體式巡邏防控網,加大社會面巡邏防控,強化顯性用警,及時發現防范影響群眾安全的風險隱患。在重點部位、夜經濟“商圈”、校園周邊等人員密集場所部署巡防力量,營造守護群眾身邊安全的良好氛圍。圍繞城區、鄉鎮主干道和沿江、沿河重點線路,合理劃設必巡線、必控點,大幅提升巡防覆蓋面,加大重點區域的巡查防控力度。
發揮科技城優勢,不斷推進無人巡邏等智慧街面巡防系統,建立無人機空中巡防,無人巡邏車智能巡防,構建全天候、全時段的智能化巡防網絡,支撐配合地面工作,提升“巡防處”實戰效能,通過科技賦能,打造“點上覆蓋、面上成網、外圍成圈”的泛感知防控體系,形成“空地一體、人機協同、全域覆蓋”的立體巡防新格局。
“我市以特巡警為主體的專業力量,以機關下沉干警為輔助的補充力量,以基層隊所警力為基礎的一線力量,實現警力優化、多元聯防。”市公安局王警官介紹說。
打擊治理維護平安
“生活可‘city’,吸毒不‘city’……”日前,綿陽市凱德廣場開展禁毒主題宣傳,現場人頭攢動,很多市民進一步了解到了毒品的危害性。
近年來,我市對違法犯罪堅持依法嚴懲和前端治理并舉,通過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最大限度擠壓犯罪空間,消除風險隱患,開展反電詐、反邪教、防溺水、拒酒駕等安全防范宣傳,提高市民防范意識和守法意識。
同時,全市緊盯案事件易發部位和重點區域,加大盤查檢查力度,對重點場所組織開展“拉網式”巡查清查,嚴打嚴防“黃賭毒”“盜搶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凈化治安環境。
依托公安檢查站、治安卡點、平安志愿服務站,我市不斷加強警民聯勤和區域聯動,開展夜間查控,滾動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有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據統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6321人次、警車1206臺次,啟動各類卡點154個,發動群防群治力量10027人次,盤查車輛6540臺次、人員9816人次,檢查各類場所7381家,巡查重點部位1033個,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576處。查獲違法犯罪案件51起。
定紛止爭共建平安
日前,花荄鎮“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收到轄區網格推送:刑滿釋放人員王某,與有夫之婦黃某因不正當關系引發婚戀矛盾糾紛,中心綜合研判為“中風險矛盾”,迅速組織公安、司法、教體等部門聯合調處,有效防止矛盾升級,成功化解糾紛。
為讓群眾發生矛盾糾紛有一個說理的地方,花荄鎮整合司法行政、派出所等資源力量,設置調解室、“鄉安無訟”工作室等11個辦公窗口和功能室,對各類矛盾糾紛實行“一站受理”,努力讓群眾“只跑一地”,是全市“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建設的縮影。
我市堅持資源共享、功能集成、部門聯動、手段集中,在縣鄉兩級,依托綜治中心,整合政法、司法、信訪、社會服務等多個部門力量,實現“一中心多能”“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
市委政法委相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共建立各類調解組織2341個,人民調解員10245個,設立“名人調解工作室”65個,建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118個,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率始終保持98%以上。今年年底前,全市100%的縣(市區)、園區和80%的鄉鎮(街道)將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2025年底前,縣鄉村三級將實現“一站式”平臺全覆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全面健全,全市糾紛調處率、化解率、群眾滿意率進一步提升。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