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頭頂鳳冠,嘴下有須,腳生羽翼……日前,記者在三臺縣忠孝鄉泉豐村廣西瑤雞基地看到,幾千只大紅公雞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歡快覓食,有的追逐奔跑,有的拍翅高歌,這些散養在林地里的大紅公雞悠閑自在,構成一幅生動的產業發展圖。
“雞也和人一樣,也喜歡好天氣。”在燦爛的陽光下,基地負責人葉道敏眉眼帶笑地向記者說起了他的養雞致富經,“我養雞快20年了,在泉豐村成立四川四友金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約260畝、修建40個雞棚,年出欄雞60萬只,銷售收入7000萬元。”
葉道敏的微信名叫“聞雞起5”。對于他來說,“聞雞起舞”不是成語,而是常態。多年來,他摸索出了一套“林下散養+圈養”的跑山瑤雞養殖模式。“一般圈養雞3個月出欄,我們引進瑤雞后,從120天延長至150天,提高雞肉品質,取勝市場。”葉道敏的第一個致富門道即延長養雞時長。
“從一年兩次投放雞苗到循環放置雞苗,保證每月存欄量2000只。”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葉道敏也將固定投放雞苗改為循環投放雞苗,這是他應對市場需求的第二個致富門道。
葉道敏的第三個致富門道是安置自動投食線,自動投喂飼料和飲水,并加強雛雞管理和成雞防疫出欄,以更科學更衛生方式養殖的瑤雞凈重2.5公斤左右,更受市場歡迎。
為了抗擊市場風險,葉道敏還開辟了第四個致富門道——延伸產業鏈:抗單一養殖風險,入股家禽屠宰業務+生產泡制雞爪以及雞產品鹵制等食品,延長養殖產業鏈,形成品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剛開始養雞時,葉師傅從雞苗進貨渠道到養殖技術,手把手地教我。”養殖戶任利雙在葉道敏的帶動下,現在一年也能出欄20余萬只雞。這些年,四友金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解決周邊50余人就業外,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100余位農戶從事肉雞養殖,增收致富。(記者 李春梅)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