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日),“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在川媒體和省市主流媒體的記者兵分兩路,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題,前往四川8個城市,實地探訪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進展和成效。
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5個年頭。“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訪,將突出雙城經濟圈毗鄰地區和核心城市兩個重點區域,組織記者深入改革創新示范點、共建產業園區、重點項目現場等生產建設一線,挖掘川渝兩省市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產業合作、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
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 盧宥伊:我們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四川的自然美景、經濟成就和文化魅力。根據“精、新、特”的原則,精選31個點位,分南北兩線進行采訪報道。通過這種方式,生動展現沿線各地各部門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奮發進取的火熱場景。
中國新聞社記者 賀劭清:想了解一下我們交通的最新建設成果,我們會去四川第一大港(瀘州港),然后還會看成渝中線的最新建設情況,這也是我此行最期待的。
本次集中采訪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特別邀請專家全程參與、“邊走邊評”,對各地特色亮點和改革創新成效進行解讀。
記者 江歡:萬千氣象看四川。在本次采訪活動的第一站,我們就來到了川渝高竹新區。這是川渝兩省市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部署共建的唯一一個跨省域的省級新區,同時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共建的“十大功能平臺”中唯一一個跨省域的一體化實體化的運行平臺。
川渝高竹新區規劃面積266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廣安市137平方公里、重慶市渝北區129平方公里。新區批復設立三年多來,在跨省域黨的建設、運行管理、經濟發展、要素保障等8大領域率先探索出100余項改革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參考價值的制度創新和經驗做法。以新區試點經驗為藍本的“兩區”改革統計分算辦法在川渝推廣,跨省域稅費征管“一體化”改革創新成果入選了黨的二十大“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盛毅:在公共服務方面,本來兩地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通過兩地的共同努力,也逐步在走向統一,包括從征地、從社保這些方面,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從高竹新區來看,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比較美好的前景,就是逐漸在打破這樣一種區域界限,逐漸把一些政策,包括一些行動方案,逐步在走向統一,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勢頭,對我們川渝毗鄰地區來講,我覺得都非常有參考意義。
參與本次集中采訪活動的另一路記者則來到了位于瀘州的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重慶醫科大學牽頭建設的“代謝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
記者 劉穎:在這個由川渝兩地共建的實驗室里,研究數據、病理樣本、研究人才等均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帶來福音。
據了解,過去國內缺乏將“代謝異常”與“血管損傷”系統整合研究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這個由兩省市強強聯合組建而成的實驗室,創新性地對代謝性血管疾病進行了系統整合研究。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 代謝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 徐勇: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1+1>2的這樣一個效果,能夠川渝攜手打造有影響力的科技研究平臺,解決制約或者影響我們國家居民健康首要問題的心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等高致死率高發病率的健康問題。為我們川渝地區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