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四川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這樣的安排,有何戰略考量?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四川拿出了怎樣的組合拳?來聽專家解讀。
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全局分量。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看來,這體現了四川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湯繼強: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的殷切希望和重大使命,這是我們重要的政治擔當。四川已經成為中國中西部重要的經濟大省,我們理當承擔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們理應走在前列。也是與我們省委確定的“四化同步 城鄉融合 五區共興”具有很強的內在關聯,也是一個內在的要求。具有時代之先,也把握住了四川處在新的歷史方位,一個重要的科學研判。
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提出“四個發力”重要要求,要求建設“兩高地、兩基地、一屏障”,盡快成為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在湯繼強看來,推進高質量發展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兩者辯證統一,對四川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現實所需、更是長遠所系。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湯繼強:我們四川在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上,在科技創新上,尤其是在我們的對外開放,以及一些新產業新賽道,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產業、人工智能、清潔能源都走在了中西部的前列。從我們的產業基礎、經濟基礎、人才基礎、科教基礎,四川也應該必須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我們的關鍵詞、重大任務和重大使命來抓。
全會強調,要持續用力解決制約四川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繼瑞認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統籌做好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楊繼瑞:對準我們一些束縛生產力包括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我們在金融、財政、市場一體化、包括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還有區域的協調發展,解決好我們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問題。還有,我們的城鄉的深度的融合,包括共同富裕,這些環境,對于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全會還在“實施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三個方面作出了部署,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在楊繼瑞看來,全會打出科技、產業、改革這樣的一套“組合拳”,能起到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的作用,將有利于四川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楊繼瑞:科技前沿的這些集中的突破行動,光靠某幾個部門是不行的,必須是政產學研用全面地協同,部門要步調一致,我們的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政策要形成一種合力。這樣的話,才能夠實現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的“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真正地使四川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呈現萬千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