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省糧食生產的“主力軍”,大春播栽的秋糧產量占全省全年總產量八成以上,眼下,全省各地正搶抓農時,關水泡田移栽秧苗,努力實現滿栽滿插。
在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新陽村,插秧機在水田里來回穿梭,綠油油的秧苗從秧盤上一一滑下,有序植入泥土中。
雅安市漢源縣華川種植養殖合作社負責人 馬元斌:我們合作社有30多戶農戶,目前面積有800畝左右,由農業農村局和川農大技術指導,從育秧到插秧都實現了全機械化了。
與傳統的人工插秧相比,機械化精準的插秧系統,可以自動調整秧苗的行距和株距,確保每株秧苗都能得到充足的生長空間。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副教授 鄧飛:我們栽插的規格就是行距30厘米,穴距大概18厘米左右,每穴要求平均要有3~4苗,這樣每畝栽的基本苗有3萬多,就可以確保最終的產量穩步提高。
在德陽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的育秧田里,今年多了一臺智慧農機,暗化催芽后的秧盤通過這臺秧盤輸送機運送至田間,擺放得整整齊齊,方便高效。
德陽廣漢市連山鎮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 廖成勇:采取的是育秧流水線運輸的方式,這種方式也比傳統讓工人在田邊端,要更加省時和省力。
走進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水竹林村,1000余份“南繁”歸來的稻種已在田間孕育新的秧苗,科技人員正對每個新品種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楊波:如果耐熱性好,我們就會緊接著又要拿去海南進行加代,加快它的育種進程,這批品種的話基本上是在20到25天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移栽了。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