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陽新聞
解讀綿陽鎮域經濟AB面
发稿时间:2024-05-10 07:48   来源: 綿陽日報

  原標題:激活“鎮能量” 點燃“新引擎”

  解讀綿陽鎮域經濟AB面

  經濟總量躍上4000億臺階,作為四川第二大經濟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綿陽最大的市情。

  面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現狀,如何將鎮域經濟發展從短板變成潛力板,是綿陽實現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必答題”。

  厘清思路,綿陽下筆有神——2022年,綿陽在全省率先創新開展鄉鎮抓產業促推高質量發展激勵試點,通過賦權、讓利、扶持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做法,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鎮域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2023年8月,全市鄉鎮抓經濟發展激勵試點暨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交流鎮域經濟如何找準新路、升級打法;2023年12月,市委八屆七次全會聚焦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出“提升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全力激活鄉鎮“經濟細胞”。

  成績出爐,綿陽榜上有名——5月8日,賽迪四川“2024鎮域經濟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研究報告發布:在全國鎮域經濟500強中,四川10個建制鎮上榜,其中綿陽6個,較去年新增4個;在西部100強中,四川30個建制鎮上榜,綿陽12個,較去年增加7個。

  A面 直面短板,對癥下藥

  青義鎮、永興鎮、三合鎮、北壩鎮、花荄鎮、小枧鎮……這些星羅棋布、上榜百強的鎮域,是綿陽鎮域經濟的“頭部力量”。

  觀察百強,并不止于百強。一方面,作為綿陽鎮域經濟發展的代表,此次上榜鄉鎮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綿陽高質量發展所處的階段和需要突破的障礙;另一方面,它們成為“百強”的路徑,亦對正在爭創“百強”的鄉鎮有一定參考價值。

  “過去,我市大部分鄉鎮經濟功能弱化、承載能力偏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吸納就業能力有限,已成為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楊世華表示,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只是完成物理上整合,要寫好“兩項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激活鄉鎮這個“經濟細胞”,應充分發揮其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的作用。

  鎮域經濟,綿陽何以“燎原”?綿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把握發展規律、著眼綿陽實際,將“縣域要發展,鎮域挑大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引擎的題中之義,在全省率先創新開展鄉鎮抓產業促推高質量發展激勵試點。

  從部署到行動,綿陽態度之堅決、動作之迅速,凸顯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頭部領銜,梯隊進位。看當前,綿陽有厚實的家底、良好的條件去爭創更多“經濟大鎮”。綿陽堅持典型引路、試點先行,按照工業、農業、文旅、商貿4個類別,選取了基礎條件好、發展動力足、輻射帶動強的39個試點,示范帶動全市鎮域經濟發展取得了新突破。

  補齊短板,挺起腰桿。看長遠,綿陽只有“突圍、晉位、有為”,才能一舉解決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點。去年7月,《綿陽市激勵鄉鎮(街道)抓經濟發展九條措施(試行)》正式出臺,從財政金融支持、搭建平臺、培育市場主體、土地要素保障、閑置資產盤活、爭創國省級試點示范、專業干部人才引育等方面,進一步激活鄉鎮發展動能。

  B面 各施所長,活力迸發

  鄉鎮興則縣域興。探“鎮興”之道:成績的背后是綿陽鎮域經濟的能級之變,是創新高地的巧妙進階。

  “這39個‘打頭陣’的試點,根據產業類別特征,其中農業主導類10個、工業主導類13個、商貿主導類9個、文旅主導類7個。”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鎮域一手連城、一手連村,進一步推動鎮域經濟發展,有利于推動城鄉之間人才、資金、信息的雙向流動,提高居民收入,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促進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有效循環,為綿陽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不負所望,盡管綿陽率先“動筆”寫下的這“后半篇文章”時間還不長,但從目前來看,39個試點各種所長、秒招頻出,改革帶來的“化學反應”正不斷激發當地高質量發展活力——

  涪城區青義鎮以科技創新賦能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立政企聯合商會,創新“抱團發展+營商服務+專家咨詢”三位一體融合平臺模式,其中科創企業占比過半,實現科技企業與傳統企業的“雙輪驅動”。上榜“2024鎮域經濟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第325位、上升11位,居“2024鎮域經濟西部100強”第12位、位列全省第一。

  游仙區小枧鎮以完善配套服務加速融入區域發展,實施“招商選優、企業培育、企業服務、合作突破”四大攻堅計劃,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聚焦新材料領域,通過上門招商和以商招商等精準招商策略擴大材料產業規模,緊密圍繞企業發展需求,設立企業金牌服務綜合窗口。

  安州區桑棗鎮立足資源優勢和人文底蘊,主動擔當起安州文旅發展的主戰場角色,以特色文旅產業為主導,圍繞“溫泉康養”“鄉村旅游”“特色民宿”三張名片,積極引入文旅項目、農旅融合項目,力推文旅品牌建設,以文旅活動和形象宣傳塑造特色文旅IP。

  ……

  綜觀綿陽各地壯大鎮域經濟的做法,離不開三個關鍵詞。

  第一是強制造。綿陽的經濟強鎮普遍是工業強鎮,包括是青義鎮、永興鎮、三合鎮在內,均以制造業為著力點,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為實體經濟提供硬支撐。

  第二是重協調。既要注重一、二、三產業的協調,也需要重視產業形態特別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協調發展,還要重視城鎮與鄉村的協調、經濟發展與民生事業的協調。

  第三是優環境。鎮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大環境”和“小氣候”,只有持續打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為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制勝未來。

  而這些因素正是綿陽能否更快誕生更多“百億鄉鎮”的關鍵。

  凡事有A面,就會有B面,發展鎮域經濟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將A面的發展短板轉化為潛力板,將B面基礎優勢進一步夯實,“A+B”才能做大做強鎮域經濟。

  (記者 趙燁 郭若雪)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