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鮮香的油潑辣子、晶瑩剔透的手搟寬粉……近段時間以來,甘肅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
天水麻辣燙的火爆,背后有店主多年苦心經營的堅守,有地方特色產業穩扎穩打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心澆灌。記者近日在甘肅調研采訪,感受支撐一碗麻辣燙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的金融力量。
真金白銀 支持農業產業振興
隨著天水麻辣燙的火爆,“靈魂”調料甘谷辣椒迅速走紅。
記者來到甘肅像山融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時,多名主播正在直播銷售辣椒制品。
公司負責人王煥文告訴記者,公司辣椒制品銷量占當地的20%左右,天水麻辣燙火了之后,日銷售額從此前的8000多元增長到高峰時期的超過5萬元。“以前愁沒銷路,現在愁沒庫存。”
一名直播主播正在銷售甘谷辣椒。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攝
王煥文坦言,接住“潑天富貴”的背后,離不開銀行的一路陪伴。
“公司成立不久就趕上了新冠疫情,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農行1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讓企業喘過一口氣。”王煥文表示,經過幾年發展,公司業務已涵蓋農村電商、農業服務、食品加工等方面,前年建立的辣椒訂單種植基地已成為甘谷辣椒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
處于育苗期的甘谷辣椒。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攝
麻辣燙的精彩,食材與調料缺一不可。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食用菌行業龍頭企業,天水麻辣燙中的金針菇、雙孢菇等菌類菜品不少都是該企業生產的。2023年以來,農行甘肅天水分行累計為其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05億元,用于購買菌種、經營周轉。
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緊張工作。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攝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一系列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的具體舉措,包括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等。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60。19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各項貸款高4。3個百分點。
因地制宜 創新特色金融產品
甘谷的辣椒、武都的花椒、定西的馬鈴薯……一碗麻辣燙,盛的是甘肅各地優質土特產。
今年2月,甘谷縣鑫肥源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牛航杰從當地農行獲得了20萬元的“富民貸”,擴建6個大棚進行辣椒育苗。“往年辣椒苗主要供給當地,今年甘谷辣椒火了,訂單來自蘭州、定西等多地,260萬株辣椒苗已經全部訂出去。”
牛航杰告訴記者,今年的貸款額度從10萬元提高到20萬元,利率也比較低,期限三年,不用著急還款,這很符合農作物種植經營周期。
農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背后,是銀行堅持創新驅動,為鄉村振興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的探索。據了解,農業銀行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推出的“三農”特色信貸產品達280多個。在甘肅,“馬鈴薯貸”“花椒貸”“蔬菜貸”等特色產品有力扶持了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
數據顯示,近3年來,農行甘肅天水分行投放辣椒產業貸款4337萬元,累計種植面積2305畝;投放花椒產業貸款8。97億元,覆蓋種植戶、加工企業、市場銷售全產業鏈。
放眼全國,“茶葉貸”“智慧畜牧貸”“土地經營權抵押貸”等“接地氣”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積極應變 滿足金融新需求
金融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有長期深耕的定力,也要有快速響應的能力以及面對風口的冷靜判斷。
“從早忙到晚,銷售額翻了5倍。”在天水做了32年麻辣燙生意的伊甸園麻辣燙店主虎小玉疲憊中透著開心。
生意火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收單結算。農業銀行提供的聚合碼付款服務不僅幫助她把賬理得明明白白,而且銀行根據流水情況可以自動匹配貸款額度,隨時滿足資金需求。這讓虎小玉心里很踏實。
消費者在天水市四合院美食城一家麻辣燙店門前排隊等候。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攝
天水麻辣燙的火熱,帶動了周邊鄉村旅游產業。天水麥積區麥積鎮后川村村民朱天鵬準備將其開業20多年的五味子農家樂進行改造升級。他的貸款意愿被鎮政府推送給當地農行后,順利獲批了90萬元的“鄉旅貸”,貸款期限5年。
“麻辣燙火爆催生了相關產業鏈企業的金融需求,金融服務要針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及時跟上。”農行甘肅天水分行行長林明說。
麻辣燙新店開業潮隨之而來。“既要主動作為,用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服務賦能地方經濟發展,也不能盲目追逐風口,要把好準入關口。”林明表示,天水麻辣燙要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轉化為品牌和產品,金融作為資源配置的樞紐,要冷靜判斷、正確引導,助力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談及會不會擴大規模,王煥文說:“我們正在進行數據分析,若商品回購率能達到30%左右,說明客群比較穩定,后續會考慮加大投資。”
虎小玉正在著手辦一家工廠。“把天水麻辣燙做成方便食品,讓更多人享受到這一美味。”
一碗麻辣燙,盛滿人間煙火,是百姓對火熱生活的真實追求,是一整條產業鏈的活力釋放,也是包括金融在內的各方力量的全力護航。(記者李延霞)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