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鎮五一村武引渠系供水
綿陽新聞網訊 發展農業生產,水源保障是關鍵。從3月26日開始,梓潼縣開啟今年武引渠系首輪供水,主要保障大春育苗和給塘堰補水需求,計劃到4月底結束,預計供水將達到1200萬立方米。
4月28日,記者在梓潼縣黎雅鎮勝天村看到,在武引渠系內,清澈的武引水一路送到沿線的各鄉鎮、村組。當地村民按照供水統一安排,將武引水引入塘堰,保障春耕用水需求。“過去沒有武引水的時候,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現在有武引水做保障,再也不用為生產用水發愁了。”黎雅鎮勝天村村民代期杰高興地說。
臥龍鎮是梓潼縣水稻制種大鎮之一,自武引渠系首輪供水以來,該鎮就層層落實目標和責任,引導群眾做好用水和蓄水工作。“從今年武引渠系第一次供水以來,第一時間就忙著組織老百姓水稻制種育秧,把塘堰水蓄起來以備用水,并積極宣傳,引導老百姓愛惜水渠,節約用水。”臥龍鎮金谷村干部黃青龍說。
同時,武引供水科學管理、嚴格監督必不可少。梓潼縣武管局成立了8個督查組,奔走在武引渠系沿線開展不間斷巡查。梓潼縣武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管局根據春耕生產需要,切實制定好武引用水計劃,積極組織調水。同時,也將加強武引沿線渠系的巡視,及時消除供水隱患,保證安全供水,并引導群眾節約用水。
武都引水工程被譽為“第二個都江堰”,分三期建設。目前,武引一期梓潼灌區和武引二期梓潼灌區建設基本結束,形成覆蓋全縣的灌溉網、防洪網、供水網,有效解決老旱區生產生活用水難題。其中涉及用水灌溉面積40多萬畝,為該縣鄉村振興、城鄉供水、經濟發展、糧食安全、抗旱排澇、生態環境等提供有力保障。(林忠偉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