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兒,是母親,是妻子......
她們
在各自生活里
在各自崗位上
果敢美麗,自信自強
默默奉獻,勇攀高峰
她們,每個人都了不起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
透過一組人物故事
看看科技城的“她”
是怎樣展現“她”力量
01
“她” 在企業和院所間奔走
科技助理是綿陽的“熱詞”
為了讓更多的研究成果
走出實驗室
讓更多企業與創新團隊實現“聯姻”
綿陽創新實施“科技助理”制度
在綿國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中
遴選懂技術、懂市場的人才擔任科技助理
綿陽市第三批科技助理劉子琪
是“成果轉化”組小組長
翻開她的“工作日志”
深入科技型企業和院所
了解科技創新需求及問題
促成科技創新成果與企業有效對接
推動了綿陽農商行與四川智研科技有限公司“牽手”……
“作為一名科技助理
必須要跳出這個‘舒適圈’
到企業去了解需求
運用自身優勢幫助解決難題。”
劉子琪說,
“我們幫助科技成果探市場
市場一線的難點痛點
正是我們高校院所科研攻關的方向。”
這些科技助理
她們憑借專業的知識
和敏銳的洞察力
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為綿陽的科技創新
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她” 在“小窗口”里發揮“大力量”
政務服務窗口是一面鏡子
營商環境優不優
群眾服務好不好
一目了然
黃雁
是涪城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受理股股長
公共資源交易
時常與“錢”與“權”打交道
多年工作中
黃雁深知“權”是人民的重托
“錢”是納稅人的血汗
每一個項目從受理到招標完成
都有嚴格的程序、規范的制度
黃雁不斷提升工作能力
全面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
去年11月
在全省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技能大賽中
黃雁取得了全省個人第三名
并榮獲個人一等獎
如今,從招標方式全流程電子化
公共資源交易形式發生著巨變
面對新挑戰
黃雁不止步
作為首屆“最美綿陽政務人”
她在“小窗口”里積極發揮巾幗力量
做好“窗口”服務工作
寫好營商環境“大文章”
03
“她” 在大灣區招大引強
她的“辦公室”在高鐵站、在酒店里
也在汽車上、飛機上
她和她的團隊
拿著一張張名片
敲開一扇扇陌生的大門
她就是市政府駐深圳(海外)投資促進中心主任張怡
2023年,張怡和她的團隊
找準粵港澳大灣區招商新形勢
聚焦重點領域全力以赴拼招引、拼項目
截至2023年12月末
拜訪對接了國內外企業(機構)156家
對接洽談光伏電池片生產制造項目等
意向投資項目75個
邀請120家有投資意向企業赴綿考察洽談
成功促成55個意向投資項目開展洽談
推動產業項目簽約落地......
在張怡看來
她們是連接綿陽與外界的“橋梁”
當企業家朋友們認識綿陽后
愿意把綿陽推介給更多朋友
這就是她們在外招商的意義
04
“她” 在鄉村舞臺“發光”
寇詩雨是游仙本地人
2022年10月
她作為引進的鄉村文藝人才回到家鄉
有一次送文化下基層演出
她與同伴合作創作了雙人現代舞
在表演前她心里很忐忑
擔心群眾接受不了
沒想到演出結束后
現場掌聲不斷
鄉親們都稱贊“這個舞跳得好”
她備受鼓舞,也充滿信心
一年多來
她走遍了自己服務鄉鎮、街道的鄉村和社區
開展文藝輔導、創編舞蹈作品
在2024綿陽游仙區婦女節活動中
她輔導的舞蹈《上春山》
贏得陣陣掌聲
寇詩雨堅信
“在鄉村,或許可以
在專業上干得更好,創作道路更寬”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
像寇詩雨一樣
全市100名鄉村文藝人才
活躍在綿陽的各個鄉鎮
帶來一方文化好風景
注入了“源頭活水”
激起文化振興“青春風暴”
05
“她” 扎根鄉村教育一線
教育是綿陽的閃亮名片
這一領域,更是女性們大展拳腳的舞臺
安州區永盛小學黨支部書記劉文菊
是四川省特級教師
綿陽市十佳名優小學教師
今年50歲的她
從教31年
始終堅守在鄉村教育的陣地上
抓好農村教育
是她最堅定的信念
堅持辦好學校為黨育人
科研筆耕不停
主研近十個國家級、省級、校級課題
近年來,綿陽深入實施“雙優工程”“雙優計劃”
優秀教師交流輪崗
教師周轉房改造提升
……
讓更多的像劉文菊一樣的優秀教師
走進了鄉村學校
為鄉村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她”們 與綿陽雙向奔赴
身處不同行業領域
但有著共同目標
在各自的領域中
為綿陽,奮力拼
去年,全市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3個
全國巾幗建功先進個人2人、先進集體1個
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1個
省級三八紅旗手7名、集體4個
選樹宣傳市級三八紅旗手100名
三八紅旗集體30個
鄉村女能人20名
……
巾幗不讓須眉
她們是綿陽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是綿陽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半邊天”
在綿陽
她們盡情施展才華
這座城市
也為她們提供廣闊舞臺
和堅強的后盾
吸引著更多優秀的女性投身其中
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
在涪城5G產業園等地
建立“綿陽市女科技工作者服務站”
舉辦“巾幗人才技能培訓班”
開展種養殖技術、家政服務、
鄉村旅游等實用技術培訓
幫助婦女創業就業2000余人次
深化婦女兒童維權服務
建成婦女兒童維權站2253個
實現村(社區)婦女兒童維權站全覆蓋
……
她與城
共成就
這是一種美好的雙向奔赴
致敬!
乘風破浪的“她”力量
(涪江觀察記者 馮寶安 郭若雪 宋德平 張登軍 曾晨 唐甜/綜合)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