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開車駛過安州區桑河路看到,一條蜿蜒整潔的農村公路,連接著羅浮山、蝴蝶谷等景區,便捷的交通為景區帶來大批游客,沿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而這僅僅是綿陽2.2萬公里“四好農村路”的一隅。
安州區桑河路
路,是連接資源的紐帶,也是經濟發展的動脈。一條條農村公路,承載著鄉村振興夢,產業布局在“路”上,經濟發展在“路”上,幸福生活在“路”上。隨著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的建成,曾經偏遠的鄉村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城鄉之間、景區之間的距離被大大縮短,讓沿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日子也有了新期盼。
“這些年我們村的路修得特別好,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通了水泥路。每年油菜花節都有很多游客來賞花游玩,在家門口擺個攤就能掙上錢了。”記者在安州區秀水鎮天竺村看到,村里的公路十分平坦,村民們三兩成群,正嘮著家長里短。剛剛從地里除完草回家的村民趙飛說,看到越變越好的家鄉,自己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入戶路與旅游路
“高顏值”的農村公路成為游客打卡點。在涪城區楊家鎮,三條公路從“千鶴桑田”蠶桑文化主題公園貫穿而過,再往前,農村公路織路成網,將游客帶到位于吳家鎮三清觀村的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湖光山色”。公園串聯了“荷塘月色”景觀帶、農耕研學小院、親子步道、生態水景長廊等節點,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又一打卡地。
路修好了,環境美了,人氣、才氣提升了。如今,綿陽各地大力推介當地特產,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進入市民游客視線。安州獼猴桃和紫薯粉絲、梓潼片粉和天寶蜜柚、三臺麥冬、涪城楊家蘆筍、北川臘肉和苔子茶、鹽亭巨龍鱖魚等,都被游客標注在綿陽美食地圖上。
游仙區芙蓉花溪旅游環線
綿陽充分發揮交通先行作用,推動交通與旅游、產業等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依托公路路網,串聯起中國兩彈城、三線建設等紅色旅游景點,形成紅色旅游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串聯整合李白故居、報恩寺、白馬十八寨等景區,以及大熊貓國家公園、翠云廊等生態旅游資源,建設“九環東線”黃金旅游線路,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集群。目前,已建成鄉村旅游類國家3A級以上景區12個,特色鮮明鄉村旅游路29條。
路通百業興。近年來,綿陽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民生福祉、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工作舉措,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全市實現了“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全覆蓋、省級示范市首創即成、國家級示范縣“零突破”。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2萬公里,進一步構建起“通村達組、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截至目前,全市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鄉鎮占比達到90%,提前完成部省“十四五”目標任務。
通達四方的發展路、連接城鄉的致富路……越鋪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農村路”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連起綿陽鄉村振興新“途”景。(薛俊琦 涪江觀察記者 唐舒琪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