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蘭珍 攝
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 趙榮昌
10月25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在瀘州舉行。當天,省直部門代表、21市(州)相關負責人出席,交流發言、互學互鑒。
今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這意味著四川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已經從“以優化政務服務為核心”的第一階段,轉向“以控制成本為核心”的第二階段。
《意見》落實效果如何?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四川下一步又有哪些真招實策?
問題導向 直擊企業痛點“上藥”
幫助7000余家重點企業解決用工54萬余人次,省級及以上園區117宗7829畝工業用地項目全部以“標準地”方式供應,今年1—9月“天府科創貸”向1282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68.02億元……工作會開始,一連串實在的數據成效在會場通報。
營商環境是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表示,《意見》落實情況,是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直接檢驗。
近年來,四川轉變營商環境落實舉措,圍繞著政務、法治、要素、創新四大環境,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出臺29條措施,制定了營商環境綜合性政策、小切口改革創新舉措、交辦問題“三張清單”。
行動直接,落腳點也更明確。26個省直牽頭部門(單位)明確分管負責同志和牽頭處室,21個市(州)明確本地牽頭部門,183個縣(市、區)結合實際設置機構、充實力量,工作形成合力、推進有力有序。
政策和舉措,是以問題為導向,分行業、分領域、分專題解決企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
“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優化處處長楊亞輝認為,抓營商環境必須圍繞經營主體“打轉轉”,“政府應當好‘服務員’,才能幫企業輕裝上陣。”
從地方的落實發言來看,隨著四川營商環境從“1.0”升級到“2.0”版本,對營商環境工作理解也需要更全面。其中,如何助企降本增效,成為與會者互學互鑒的重點。在瀘州市常務副市長王斌達看來,暢渠道、降成本,要在營造配置高效的要素環境上打好“組合拳”。當前,瀘州出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30條”措施,以“真金白銀”提升企業獲得感。僅今年,已兌現惠企政策資金超1億元、減免資金超15億元。
真招實策 答好營商環境“2.0版”考題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升級為2.0版本后,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四川又該如何答好新考題?
作為全省營商環境工作牽頭職能部門,省發展改革委解題落腳點在企業上。李明騄表示,一方面,通過“問題提示、風險預警”方式,傳導壓力、倒逼整改,在服務企業、群眾、基層實踐中檢驗成效。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線上渠道,構建“移動式、不打烊、無障礙”線上溝通交流渠道,針對民營企業的困難訴求和意見建議建立工作臺賬,構建訴求辦理閉環機制。
政務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第一步,在做好規范行政審批、優化涉企服務、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后,下一步,省政務管理辦將從盯緊“高效辦成一件事”、會同省政務服務中心和省直相關部門加快推進數字政府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惠企政策直達快享,要讓政策的“真金白銀”直達更多經營主體。
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科技廳等多個省直部門負責人,圍繞惠企政策“溫差”問題、控制成本核心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給出實招。其中,自然資源廳在降低企業地價成本方面明確,要將“標準地”改革范圍擴大至各類以工業為主的產業園區,將區域評估事項從3項增加至6項。
廳局有新舉措,地方也有新動作。
巴中計劃構建營商環境監測體系,包括“巴商茶間薈”、營商環境監測點觀察員、“12345”企業服務專線,解決為企紓困不擔當、為企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現場會上,多個市州提到打造“成本洼地”。其中,內江的做法是將全省122項重點任務一一對標,制定降成本重點清單,由副市長負責推動。僅水電氣,一年為企業節約成本3100萬元。內江市營商環境辦專職負責人朱飛表示,下一步,內江將繼續在降低保障要素成本上出實招。目前公路運輸占比70%以上,內江將推進四川(西部)物流大數據中心試點試用,“力爭讓公路物流運費下降超10%。”朱飛說。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