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造林人任順友:荒坡變林海 山村換新顏
发稿时间:2022-09-27 09:04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我叫任順友,是平武縣豆叩羌族鄉一名普通農民。在12年的時間里,我在深山中完成植樹造林4000余畝,培育各種樹苗百萬株以上,讓我家鄉的山更青,天更藍。

 

任順友(左)

  我叫任順友,是平武縣豆叩羌族鄉一名普通農民。在12年的時間里,我在深山中完成植樹造林4000余畝,培育各種樹苗百萬株以上,讓我家鄉的山更青,天更藍。

  我們銀嶺村過去也叫“銀灣堡”,平均海拔有1000多米。相傳早在周、秦時期,銀嶺村是“氐羌地”,生活著羌族先民。在秦漢三國時期,羌區的“翠巖山澗”已有“不種自生”的野生茶樹。唐朝之前,茶樹逐步由野生改家種,官府推行“茶馬政策”獎勵種茶,羌山“舉巖碧貌,處處茶香”。如今,種植的樹木品種不只限于茶樹,當地老百姓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愛綠護綠的行動中。

  為什么要植樹?這個問題有無數人問過我,當看到曾經綠樹成蔭的大山上竟然出現了不少荒坡,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因此,我便產生了一個大膽且“不切實際”的想法——植樹!

  要知道,荒山植樹太難了。好在銀嶺村總體自然條件還算不錯,但具體到小氣候來說依然不穩定。十年中起碼有三年旱澇不保,要么降水不足,要么降水過量,這些對于植樹來說都是不利的。再加上高山之上土壤的涵養水量本就參差不齊,更是增加了樹木生長的困難。

  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一次次的失敗,加上一次次的成功,我也總結出來自己的一套“植樹理論”:將高山上的土地分為兩種,一種為土質良好,涵養水量高的,就按照正常的春季植樹進行種植;而另一種土壤涵養水量不足,尤其是缺水的土地,我更偏向于秋季植樹。

  秋季雨水較多氣溫較低,苗木生長速度減緩,水分蒸發少,苗木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大,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在移植、栽植過程中對根系造成的損傷可以很快愈合,從而提高苗木成活率。雖然通過這種方式種植的樹看起來生長情況不太好,但是經過一兩年的恢復,是能夠回歸到正常的生長狀態的。除此之外,為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我還自建了苗圃培育基地,實現了全流程的質量把關。由此,植樹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而比起增加植樹成活率,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在我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樹的隊伍中來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不僅使得大山更綠,溪水更清,也為山里的人們帶來了致富增收的新門道。近幾年來,我植樹造林累計產生勞務費用一百多萬元,為周圍幾個村的部分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直接增加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政府的幫助,群眾的支持,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植樹這件事。2018年我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力爭十年內再造林兩千畝以上,護好家鄉一片綠,誓要山村換新顏!

  (綿報融媒記者 任露瀟 文/圖)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