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代表聚精會神聽取報告(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賴杰 攝)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趙燁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孕育希望。
7月5日,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召開。陽光照耀大地,生機勃勃的姿態盡收眼底,從全市各地趕來的代表們因一個共同命題而匯聚——創新發展。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放眼全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立足發展,綿陽正處于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期。
值此關鍵節點,綿陽往哪兒走、怎么走?
上午9時,全會現場響起陣陣掌聲,代表們手中的《中共綿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討論稿)》,再一次為綿陽發展確定航向,吹響了新一輪創新發展的號角!
這號角體現底氣:中央對科技城建設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劉鶴副總理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圍繞“提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作出專門部署,要求成都、綿陽與重慶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要求綿陽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
這號角彰顯自信: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源地和凝結地,歷經多年來的國家布局和建設發展,綿陽目前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高校15所、兩院院士28人,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號角表現決心:這是綿陽首次以市委全會的形式安排部署科技創新工作。
特殊安排蘊含深意:推進創新發展,是“國之大者”,是“省之大計”,更是“市之至要”。
文件起草過程中,我市專門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全會《決定》稿文件起草組;有關市領導和市級部門圍繞重點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建議……
充分討論、廣泛吸收,這樣的做法延續到會場內。參會代表踴躍發言,大到定性的話語,小到行業的分類,大家都以專業視野反復推敲文件稿。
關系綿陽發展的事業是每一個人的事業。每個小組的發言話筒都很“搶手”。上一位的發言還沒結束,就有代表搶著下一個發言;有的代表在聽會中有新啟發,發言后不久又提出“再講一講”,為的是確保全會作出的《決定》有用、管用、好用。
下午5時,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綿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大家一致認為,《決定》對標對表中央、省委戰略部署,15個板塊52條部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與時俱進的決定,指明了發展方向。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李昊天高度贊同:《決定》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作為主線貫穿全篇,提出突出“科技立市、創新強市”,明確了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路徑和主要目標。
這是務實篤行的決定,明確了著力重點。“全會把科技城新區‘鎖定’為綿陽的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我們將響應全會號召,解放思想、主動擔當,融入新一輪發展。”科技城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周鈺思考著怎樣闖出一條新路子,“要高水平規劃,做到創新、產業和城市建設三者有機統一;要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不是喊口號,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破釜沉舟的決心、扎實落地的措施。在創新發展中砥礪前行,綿陽將勇擔使命、搶抓機遇、銳意創新,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業績,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新局面!
編輯:李志